故国神游·两宋风华 (28) —— 四海息兵天书降 封禅未必病如狂

发表:2024年05月17日
文/元熙

(接上期)

前文介绍了宋真宗一朝的外交与内政,本文将讲述真宗朝后期的又一件大事——天书封祀。

说起真宗朝的历史,主要就是两件大事:一件是“澶渊之盟”,为宋辽战争划上句号;另一件事就是天书封祀。所谓“天书封祀”,是指宋真宗以神降天书为由,举行的泰山封禅等一系列活动。如果说第一件大事——宋辽停战,天下息兵,令宋真宗获得了很高的评价;而第二件大事——天书封祀,则令宋真宗颇受诟病。

泰山南天门(ADOBE STOCK)
泰山南天门(ADOBE STOCK)

首先说明什么是“封禅”。封是为祭天,禅是为祭地,“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最高级别的大典。所有的帝王都会去祭祀天地,却不见得都去封禅。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汉武帝、秦始皇等帝王封禅,而在上古,从古籍可查到的还有七十多位古帝王举行过封禅。那么“封禅”的意义是什么呢?古书里有这样一句话:“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功成封禅。”就是说封禅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有天命,一个是有功绩。所谓天命,就是帝王受命于天而做了皇帝;所谓功绩,就是这个皇帝做得很成功,天下太平,大功告成,所以他要向天地告功。在这种情况下,才可以举行封禅大典。

其实除了少数的昏君之外,历史上多数的帝王都是希望把国家治理好,都在实行德政。那么帝王如何知道自己做得已经达到了上天的要求,可以去封禅告功了呢?古人有一个衡量办法,就是呈现“祥瑞”。古人认为,如果一位帝王做得很合格,就会阴阳调和,万物有序,这个时候,就会有祥瑞应德而生。所以当有祥瑞出现的时候,古人会把其视为上天对天子圣德与善政的肯定,那么这也就成为封禅的又一个前提条件。

现在回到宋真宗封禅这件事上。当时的历史背景就是宋真宗作为受命之君,在他的治理下,政治清明,人才济济。除内政之外,外交方面,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辽在澶州休兵结盟,换来了百年和平。

此外,还有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宋朝除了契丹外,另一大宿敌是西夏,也与宋朝停战。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九月,西夏首领李德明奉表归顺,宋夏双方开启了三十多年的和平局面。所以从天命上讲,宋真宗是受命之君;从功绩上讲,真宗朝的确出现了北宋历史上少有的没有边患的年代。就是说,宋真宗封禅是有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条件的。

但是以上只是宋真宗封禅的背景环境,而这场轰轰烈烈的天书封祀,还需要一件事的触发。在“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很厚待寇准,对他非常尊敬,这让王钦若心生妒嫉。宋真宗决定亲征前,王钦若提议迁都金陵。寇准却说,应该将提此建议的人斩首祭旗,然后北伐。另外,宋辽对阵时,因寇准的推荐,宋真宗派王钦若去驻守军事重镇天雄军,等于到了当时的宋辽战争的前线,这也让王钦若怀恨在心。

还有一次上朝完毕,寇准退出时,宋真宗一直目送他走出去。王钦若就说:“陛下如此敬重寇准,是因为觉得他有功于社稷吗?”宋真宗说:“当然是啊!”王钦若说:“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怎么还认为寇准有功呢?”宋真宗听了很惊讶,表情愕然。王钦若又说:“这个‘澶渊之盟’其实是个城下之盟。您以天子之尊却达成城下之盟,这难道不是一件很有损颜面的事情吗?”其实关于“澶渊之盟”是城下之盟这个说法,就是从王钦若这里来的,至于“澶渊之盟”到底是不是城下之盟,在前文《强弩势尽攻城日 寻盟早在未战时》中已分析过了。

宋真宗听了这番话后,果然愀然不乐,就问王钦若:“那现在怎么办呢?”王钦若说:“唯有封禅泰山,可以镇服四海,夸示戎狄。”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封禅还要有天降祥瑞。

所以宋真宗就说,这个祥瑞可不是想要就有的啊!这个时候,王钦若就给宋真宗出了一个主意 —— 人造祥瑞。宋真宗同意了。

接下来,按史书中记载,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皇城司上奏“有天书见于承天门”。天书上还有字,“赵受命,兴于宋”云云。于是宋真宗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迎天书。三月时,诏群臣议封禅之事。因为封禅是需要花钱的,宋真宗担心财力不能负担,就来问丁渭。在宋史中,王钦若、丁渭都被列为奸臣。丁渭当时在三司使,管理财政,就给宋真宗算了一笔帐,说“大计有余”,意思是财力很雄厚,这个钱花得起。于是同年十月,宋真宗就举行了封禅大典,封泰山以祭天,禅社首以祭地。后来又于大中祥符四年春,去汾阴祀后土。汾阴在山西省,因为去泰山是往东走,去汾阴是往西走,所以历史上也把天书封祀称为“东封西祀”。

以上是按《宋史》的记述,介绍了这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但是说起历史,了解一件事的过程只是一方面,对一件事的理解,却是另外一回事。后世对天书封祀这件事的评价是“一国君臣病如狂”。至于千百年后的今天,对这件事更是难以理解,这一国君臣为什么要如此热衷地做一件在今天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怎么能病到这种程度?

对于这个问题,最为常见的一个回答就是“愚昧”。有些人想当然地把愚昧、无知这些词统统套在古人身上。但是宋真宗在澶渊之役时的表现,虽然不能与宋太祖、宋太宗相比,然而还是比宋徽宗要强。宋真宗的朝堂上,还立着一排名臣,正如前文提到过的,有王旦、寇准、向敏中等等,这些都是一流的人才,有胆有识,正直敢言,而且很多人都是通才,整顿吏治、兴修水利、审理案件、管理军务,样样都行,简直就是全才、通才、天才。就是这样的一国君臣,开创了咸平之治,达成了“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战争,做到宋夏休兵,怎么就突然间都病如狂了呢?显然,愚昧、无知,并不是合理的解释。

也有人批评宋真宗封禅,是因为他追求奢华、摆阔。但是在史书中看到的是,宋真宗也是非常节俭的皇帝。如宋真宗曾下令禁止在皇家的衣服上用镀金来装饰。大中祥符元年二月,宋真宗封禅回宫,杜贵妃来迎驾,结果宋真宗看到杜贵妃的衣服上有镀金的装饰,一怒之下令杜贵妃出家,于是天下再也没有人敢违犯禁令了。也就是说,宋真宗并不是一个喜欢追求奢华的皇帝。所以说宋真宗是出于讲排场、摆阔气才要去搞封禅,这个也是说不通的。

还有人批评宋真宗封禅是因为他喜欢听好听的话。因为当时各地都在上奏发现祥瑞,什么灵芝、白鹿、嘉禾等等,这些都被作为天降祥瑞上报朝廷。“祥瑞”是德政的象征,所以人们觉得宋真宗好大喜功,喜欢听到赞扬。但是在史书中看到,宋真宗恰恰是一个非常不喜欢谈祥瑞的人。

如在咸平二年时,宋真宗曾下诏,禁止各地进献珍禽奇兽和各种祥瑞。宋真宗说,我能够得到贤臣的辅佐,这就是天赐的祥瑞了。但是宋真宗虽然不喜欢谈祥瑞,对灾变却非常重视。前文《仰观白日天垂象 烽火澶州顿息兵》中讲过一个故事,咸平元年时出现过一次彗星,是不祥之兆,宋真宗当时很紧张,宰相吕端说,这个彗星对应的是齐鲁之地,意思就是跟您没有关系,宋真宗却认为,作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齐鲁有事也是皇帝做的有不足,才会招致这样的灾变。所以马上就诏求直言、避殿减膳等等。也就是说,宋真宗并不是一位沉浸在祥瑞之说、喜欢听人吹捧的皇帝。所以说真宗因为好大喜功而封禅,这个说法也是说不通的。

综上所述,宋真宗封禅的原因,既不是出于愚昧,也不是出于炫富,更不是因为喜欢沉浸在歌功颂德的气氛中,那么是不是说“一国君臣病如狂”?其实是另有原因,正如标题所云:“四海息兵天书降,封禅未必病如狂”。至于宋真宗封禅到底是出于何种原因,以及这件事将如何结束,且待下回分晓。

(未完待续)

 

 

关键词